广府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如果要简单概括广府文化的特点,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人,我会用十六个字:重商、轻儒;务实、包容;世俗、随意;和睦、创新。

一、重商、轻儒

借助“五岭”的天然屏障,在古代,广府文化便一直有别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原传统文化。例如与其注重思想性相比,广府人更注重物质层面的价值。在先秦诸子在百家争鸣,将国学文化推向高峰时,广府人却在造船。在北京路南越王御花园遗址旁的秦代的造船遗址证实。在当时,广州便能造出接近30米长的“楼船”。这些楼船连接了百越和南海诸岛,至汉代更联通了古罗马帝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而依借繁荣的航运商贸,也带动了“广彩”、“广绣”、“广雕”等广府民系文化工艺的发展。



但也正因为重商轻儒,广府文化也一直受到中原传统文化的轻视,也曾一度被儒学家们称为“南蛮之地”和“文化沙漠”。

而正是这一“文化沙漠”,其文化产业带来的产值,已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如今,单“动漫文化”便可带来了千亿产值。“熊出没”、“喜羊羊和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火力少年王”、“超级飞侠”、“猪猪侠”、“梦幻西游”、“甜心格格”、“果宝特攻”、“张小盒”等知名动漫IP,无一不是广府出品。

自然,文化产业的辉煌,也反过来引证了广府文化的逐利性。

二、务实、包容

由于发达的航运商贸往来,在输出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外地文化的输入。事实上作为出发港,广府人对自身文化有着很强的自信和执着,但其也不会排斥外来文化的存在,所以在广州有很多的寺庙、道观、甚至教堂。尽管广府人不大愿意听你“讲耶稣”、“讲经”。但受传统祭祀文化的影响,广府人也很愿意去这些寺庙、道观。当然,去这些地方并不是出于研究佛学和道学,更多的是为了祈福,对于广府人来说,“观音开库”似乎比其他佛教节日更重要。

尽管广府文化很小主动去融合其它文化,但当发现外来的文化能带来实际利益时,便会有强烈的吸收愿望,并借此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体系。



三、世俗、随意

所谓世俗,便是广府人更看重“文化”所产生的实际价值。例如广州饮食文化的发达,其根源便是广府人觉得比起穿着打扮,“食落肚”更实际,因此,其不但要食饱,还要食好,例如食早餐,也要“叹茶”。而“粤剧”等曲艺文化,最初也是依借着酒楼食府发展起来,而纵观广府文化,基本上都是以“经济”为基础,例如传统的迎春花市。

所谓随意,是因广府文化受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较小,使其没有太多的学术礼教束缚,或者说相对于礼教,其更看重“家教”。在广府白话中,不会说人“冇礼教”,但会说人“冇家教”。例如,在酒楼将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这可能不合“礼教”,却合“家教”,因为自细啊嫲就教落:“要有衣食”。

广府文化的随意还体现在很多地方,例如:礼金随意,红包随意等等。

四、和睦、创新

“和气生财”是广府人常说的一句话,和睦也是广府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和睦”首先体现在“祠堂文化”中,其建立的初衷,便带有保证自身姓氏族群的和睦相处,解决体系中纠纷的目的。广州有一叫陈家祠的著名文化景点,其原称为陈氏书院,该书院便是由当时广东省72个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虽然建立初衷是为陈氏宗族子弟来省城备考科举时提供住宿、学习的场所,但也很大程度上维系了陈氏族人间的和睦相处。



而姓氏族群间的和睦相处,则更多地通过如“庙会”、“扒龙船”等民间文化活动完成。如广府龙舟文化中的“龙船和亲”、“龙船景”等活动,都是和睦文化的具体表现,即使是带竞争性的赛龙活动,其夺锦者也要担当起做“和事佬”的责任。

说到广府人的创新,其实际上也是带有很强的逐利性的。也就是说“创新”的前题是要“有数为”。而一但此条件满足,广府人则敢为天下之先。

现在有一个词叫“枪手”,意指代人做事,如代考、代笔等。这个词便是源自宋代的广府,原来是指以部份“民兵”替代“官兵”,而这些“民兵”又称为枪手。这种藏兵于民的举措,其目的便是为了节省军费,在当时是一种很大胆的创新,后来得到了朝庭推崇,在大宋推广。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今日的广府文化自然不乏创新,例如流行歌曲,最早便是由广州向全国漫延,而其他方面,在别的答案中也多有提及,在此就不再重复了。

广府文化历经多年,糅合中华文化精髓及其本土特色,在传统与个性的统一中绽放光彩。在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大众文化 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广府文化尽显正能量的光芒。在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岭南地区保持平稳发展,广府文化作为主导文化从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广府文化作为岭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且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在广东的文化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府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在其传播过 程中生成和发展,并潜移默化地反作用于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珠三角的经济与社会进步有赖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广府文化的精神 元素不仅作用于文化本身,更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广府人与珠三角地区社会健康发展的正能量。通过有效的方式传播广府文化 的正能量是促进广府地区文化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正能量”其词源于物理学,而后由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广泛地运用于心理学范畴,如今被延伸为形容人们积极健康的、有魄力 的、激人奋进的形容词。广府文化的内在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各方面则如射线一般辐射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从意识形态上影响并反作用于经济 的发展。

一、广府文化的价值取向

广府民系与广府文化随着时代的潮流日益发展,传统元素糅合新时代色彩,焕发无穷生命力。其内在所具备的文化价值,与经济发展相辅 相成。要认识广府文化并深入研究,首先应了解其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泛指某些价值观作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 并内化为人格架构中的核心部分。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代表了其核心,并蕴含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在该文化覆盖地域内的人们的思维、生活、 劳动方式中。

广府文化既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也突出了独具地方风格的特色,其移民性、兼容性、开放性的特点给广东自身的社会历史以 及海外侨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之后,中原居民移民入岭南地区,与他们相关的各种元素也一并迁移,中原先进的文化 思想、生活传统、劳动工具与技术也不例外。其后,因为躲避战乱而四处流散的民众继续南下迁徙,定居广东地区并与本土文化思想融汇交 流,广府文化形成了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广府文化的价值取向继而生成,在历尽千百年的沧桑后,广府地区形成海纳百川的文化能量,经 过人们在生活、劳动实践中将其去糟取精,影响在广府文化下成长的广府人的思维、生活和劳动方式,也形成特属广府文化的正能量。

二、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正能量

价值取向是抽象的,从其依托的文化实体元素中可进行更具体的剖析。文化实体元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建筑、绘画、刺绣等。作为物质 载体,广府建筑是最直观、最广泛存在的实体,在展现广府文化色彩和传承中十分重要。现代化的元素随着社会进步逐渐占据人们的视野,在 都市家园中保护、规划和建设独具广府文化特色的物质载体,对于广府文化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广府建筑可直观地剖析其价值取向。地区建筑的特色是地区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以广府建筑中的“镬耳屋”为例,其 屋顶两边筑起两只形似镬耳的挡风墙,体现了其防潮、防晒以及预防火灾蔓延的实用性。同时此类建筑也展现出早期广府居民建筑受江南地区 建筑模式以及西方建筑精髓的影响。由砌墙材料在清代以前主要采用三合土、卵石、蚝壳、砖等到清代以后主要采用青砖的变化,体现广府居 民就地取材的灵活性。广府居民运用质朴的原始材料打造出精致、实用的实物的建筑理念,更折射出广府人的务实文化。广府建筑中著名 的“西关大屋”和诸如碉楼、城市别墅式的居宅,以及繁华的商业街道两旁的骑楼建筑等,均凸显了广府文化中与时俱进的强大的兼容性。

  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啸父曾在《南方日报》撰文指出,岭南文化的精华大多可以在广州找到,但散落于城市大街小巷。因此他提出 在广州“构建岭南文化走廊”的设想。作为广府文化之首的广州,多年来逐渐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南越王宫博物馆 建馆工程及博物馆周边环境整治、沙面文物群保护利用工程、广州老城区系列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三雕一彩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都已被列入广州文化工作的重点。广府文化在有意识并科学地发掘和保护中得以以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在人们眼前,在特色建筑的保护和建设 中,人们从中发掘蕴含于建筑中的文化内涵,领悟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从中吸取正能量,更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并提高人们将优秀传统文 化发扬光大的热情。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正能量

  粤语――广府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语言之一。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居民的母语,更是岭南地区覆盖面最广的语 言,不仅蕴藏着广府乃至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更保留了大量由中原一带传入而已在中原地带消失了的传统文化。粤剧、用粤语演唱的民歌小 调、粤语流行歌曲等,皆以粤语作为重要载体进行文化传播,独具广府特色。粤语在传承中也与其所承载的广府文化一样,具备开放性和包容 性。通过对粤语的深入研究,可以更清楚、深刻地认识广府文化。以粤语作为演唱语言,有“南国红豆”之称的粤剧,更于2009年9月30日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6月广州市政协举行网络问卷调查,建议增加广州市营电视频道的普通话节目数量,引起了人们对于粤语存废的激烈讨论,随后在 广府地区掀起一股保卫粤语的风潮。此现象也恰恰反映了广府粤语在广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广府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覆盖在其文化重要内 容之中,同时也是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府文化的自觉。

  除了粤语,广彩、广绣、牙雕、榄雕、玉雕、广州戏服等广府民间手工艺项目皆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册,这为更好地保护此类广府传 统民间手工艺提供了平台,也让更多人关注广府文化的各种精髓,呼吁了年轻一代有意识地保护和传承广府文化,是传播广府文化正能量的重 要一步。

四、大众文化发扬正能量

  “大众文化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标志,其发生从社会学角度看,是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形态变化具有逻辑性上的内在一致 性。”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形态的相应变化,应运而生的“新文化”亦必然带有“旧”传统文化的烙印和新时代的元素。新旧文化在碰撞 中交融,产生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大众文化,去糟取精并为新时代文化注入正向能量。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是20世纪广府大众文化的一大特色――“讲古”。“讲古”乃粤语说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听众通过收 音机进行收听。“讲古”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大量运用岭南地区的民间成语、谚语、谶语、俗语和大众化的生活语言。而其最 鲜明的特色是包含了现代生活题材和广府民间掌故,承载广府地区众多历史文化信息,是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延续的关键因素。“讲古”以通 俗的方式向人们呈现广府文化的底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发扬着广府文化的正能量。

  另一种大众文化――茶楼文化,是随着广府人“饮早茶”习惯形成的,是广府文化的又一特色产物。“广州的茶楼文化,其远非‘饮食文 化’所能概括,除饮食之茶、汤、菜、点等形态之外,建筑装潢的风格,室内陈设的流派,字画古董的趣雅,听歌品曲的娱乐,交朋结友的气 度,洽谈经商的门道,无一不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这一切,都于广州茶楼聚集一堂,体现了广州茶楼文化中西合璧、博雅达观的风格,使它成 为广州社会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30年 来,‘饮早茶’作为个体的广府人参与至公共领域中的一个互动模式,体现出当今广府人从容享受 的生活态度,表现为广府人二十一世纪人际沟通的交流手段,成为了现代商业化城市里商讨斡旋的独特方式。”茶楼文化的延续,使 “一盅两 件”物质形态和“饮早茶”者价值观念的非物质形态融合,以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将广府特色文化传承。

  诸如俗称“花街”的广府花市、广府庙会等作为广府地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春节等传统节日相结合形成的本土风俗,都是广府 人维系地方文化、积淀地方价值观念、生存智慧、思维方式等彰显区域生活性格和文化理想的重要文化形式。

  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广府春晚和独具广府特色的电视节目同样承担着发扬广府文化正能量的重要角色。而如《外来媳妇本地 郎》、《老猫烧须》、《开心廿四味》等系列电视短剧,以老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艺节目,贴近群众,通过电视节目传达广府文化开放、 包容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浓郁的地域色彩感染群众,继续发扬正能量。

五、文化创意产业激发正能量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施广东省全面建设文化强省道路的重要支柱,也有利于广府文化注入新血液。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作用于文化创意创 新,更推动文化创造力,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以广州海珠区小洲村为例,作为广州保存较为完整的具有广府水乡特色的古村落,小洲村被视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雏形。因其靠近广 州大学城,作为社会新生力量的年轻大学生出于对广府水乡文化兴趣慕名前往小洲村参观,感受广府自然和人文色彩,带动当地村民的水果销 售和该地旅游业发展。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别具创意的商业设想,结合新文化艺术元素,在该地进行小投资创业,进一步带动了小洲文化的闻 名,更为广府水乡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注入年轻新鲜的血液,令广府文化更具生命力,更显生生不息的文化正能量。

  广州红专厂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则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建于1956年的中国最大罐头厂――广州罐头厂,废弃后被改造为即具时尚气息又散 发城市历史文化的创意空间。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艺术展以及专业讲座在此地举行,吸引国内外知名人士、学者、民众、媒体等参与,对 以广府文化为主导文化的广州的文化软实力之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广府文化若干方面为例作分析后,再次证明了广府文化的正能量所在,阐明了广府文化在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文 化创意产业方面,散发的正能量的光芒。而在上述各方面的分析中可见,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岭南地区保持平稳的发展步伐,广府文化从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正能量的辐射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并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带动地区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进而带动地方文化产业制造经 济效益。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开创新的文化建设局面,广府文化在岭南地区的文化建设中应继续充分发扬其开放性、兼容性的特点,也要 继续保持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特点和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化自觉,在发扬本土文化积极、健康、进取的正能量的基础上,推进中华文化正 能量的进一步发展。

广东省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GDP已跃居全国第一!许多人会问,为什么广东省会成为第一呢?是广东占尽天时、地利的优势吗?我认为的确有这两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和这一条,讲人和就不得不讲点文化了!

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广州为中心,辐射珠江三角洲深圳、东莞、珠海、中山等城市,而这些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广府文化的影响!

广东的文化现象统称岭南文化,岭南文化又包括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三种文化,但广府文化对广东影响最广、最深、最久。

具体说来,广府文化表现为粤语、粤剧、粤曲等,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等的最早发祥地。广府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广府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大量移民文化融合了当地的土著文化。

首先,广州建城2200年以来就是移民的城市,在古代,是许多官员和公务员的贬谪之地,还是许多中原百姓避难和另谋出路的地方。《易经》中的“变通”哲学成为广府人深谙的生存之道,这成为广府文化的基本内核。来自全国各地、多民族杂居交汇的“移民文化”为这个文化内核滋养出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文化品性。通俗点讲,就是“人挪一步活,树挪窝死”,所以在今天,这里各地依然流行着一种讲究风水易学的浓郁风俗!

其次,这种文化典型地体现在粤语方言中。这种方言,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又有不少百越族的音标词语,其中封川古标话浊塞音特重。

二、接地气的底层平民文化特点。

大家都爱看武侠港片,尤其是表现广东大侠黄飞鸿的影视剧,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广府文化的平民化特点。

广府文化也是具有开放性的平民文化,广府文化资继承了岭南风格,吸收了西洋文化营养,形式上表现为世俗性的兼容并蓄和表征的形式优美。资源中的一些重要民俗表现,将会在广府地区长期保留下去,包括茶楼文化、新春花市、舞龙舞狮、波罗庙会、端午龙舟、黄飞鸿武术、黄大仙祠,还有西关小姐等等;文化艺术方面有岭南画派、粤剧、曲艺,手工工艺有广瓷、广彩、粤绣、牙雕等等。

三、开放、吸收、包容的特点。

现在广东有1200万外来务工人员,珠三角有些地区的外地人员超过了本地人。本地人单没有排斥感,相反,很快接纳,为外地人提供衣、食住行等方便。这正是广府文化表现出的务实、开放、自信、进取、乐观、精明,尊重科学,商业意识浓厚等精神特质。

四、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的特点。

从一百年前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公车上书、戍戌变法、三元里抗英等史事,我们就了解到广府人这一特点。到现代广东经济四小虎:顺德、南海、东莞、中山,开辟了许多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了全省经济的迅猛发展。精神文化方面,成就斐然:闻名遐迩的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广东工艺美术——广州象牙雕刻、玉器、红木家具、积金彩瓷、粤绣、广彩;还有著名的佛山陶瓷,石湾公仔,木版年画,美术剪纸,彩扎灯饰,精美狮头,以及令人赞叹的在建筑装饰上的泥塑、灰塑、木雕、砖雕、石雕;还有古今知名的肇庆端砚,东莞烟花,凤城美食等历代广府人的精神物质产品,均属举世闻名。

五、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的特点。

广府人聪明善良,与人相处崇尚谦和。广府人的嘴边常挂着一句口头禅“唔该! ”只要得到别人哪怕是小小的帮助,他们都会表示感谢。这既是文明礼貌的体现,也是与人和睦相处的艺术,更是他们崇尚谦和的本质反映。只要别人无恶意相加,广府人一般不会与人脸红,更不会飞扬跋扈,盛气凌人,他们深谙“和为贵”与“和气生财”的道理。广府人的茶文化、亲情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文化。广府人喜好喝茶,而且多上茶楼,或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或同事搭档,或生意伙伴,均可在轻松写意的茶道中表达亲情,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化解矛盾,做成生意。

不少地方,每到新春佳节或约定日子,都 会召集全村乡亲或同姓家族并每家亲朋好友大聚餐,取其名曰“生菜会”(谐音“生财会“),如: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连杜村,每年都会在农历正月廿五这天举办生菜会,每逢此时,定居在外地的乡亲朋友都会被回来共叙亲情、友情。2008年农历正月廿五这天该村举办生菜会,村民们自行出资,在村综合广场开设2000多席晚宴,2.3万人共聚一堂,品尝“生财宴”,把酒话情谊,商讨新年生产生活大计,场面相当壮观。佛山的南海、禅城、高明、三水地也有类似的习俗。


六、脚踏实地、办实事的特点。

广府人务实,不高谈阔论,做事重效果,轻形式,不讲究外表与排场、不炫耀,只要“搞掂”(办好、达到、目的)就行。

举两个例子:一是上面提过的广府人好喝茶。大凡家家户户都喝茶,所有的大小酒店、街边食肆都备茶待客。广府人把喝茶叫“叹茶“。“叹”在粤语里有“品味、享受、放松、愉悦、权把诸事置之脑后”之意。一个“叹”字,即把广府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艰辛忙碌的劳作之余,科学地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处世观,表达得淋漓尽致。

广府文化是广府民系的文化。它是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由于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该广府庙会、广府文化、广府民系、广府话(粤语)是广东民系的,与河北省广府城、广府古城没有任何关系。

西汉时南海郡治所仍在番禺,东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称交州,州治仍在广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迁交州治所到番禺。此后番禺重新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广分治,设广州,以后广州的中心地位持续了一千多年,粤语的发展成熟便主要在广州一带 。

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一脉——逾两千年岭南文化的本源。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越秀区人民政府一直致力广泛宣传和强力运作该区的文化、旅游资源 。广州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越秀区是广州建城两千多年来未曾变更的中心城区,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 。

广府文化有哪些文化特色?

  1. 节俗婚嫁:在广州,有除夕花市。南汉时就已有之,到 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至今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番禺的飘色游艺活动,珠江三角洲各地的生 菜会(取发财之谐音)、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日娘诞、盘古王母诞、鱼花诞、田了节、龙母诞等,内容多与祭祀本地神仙以及发财致富、出航平安等主题有关。反映了广东风俗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品格。婚姻习俗上,旧时既接受了汉族的封建婚姻制度,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城乡,还存在不落夫家和自梳女的风俗,前者保留古越族遗风,女子出嫁后,除了年节、庆贺、吊唁等红白喜事以外,一般不回娘家,而长住夫家。后者是一些女子为了独立谋生和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而宣布自梳,终生不嫁。这种婚俗,既是古老婚俗的变异,又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2. 戏曲音乐:粤剧以粤方言演唱,是广东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融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以后又在伴奏乐器上大胆采用了一些西洋乐器,大大

    增强了烘托唱腔和戏剧动作的效果。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粤剧演员有被称为“粤剧四大家”的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侠怀等。红线女所创的“红腔”近半个世纪以来影响最大。以粤语演唱的曲艺品种,有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和粤讴等。广东音乐是产生、流传和发展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及粤西广府方言区的纯器乐演奏的民间音乐。19世纪60年代起,严老烈等代表性人物,运用带规律性的使用装饰音和“加花”的旋律发展法创作改编出《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饿马摇铃》、《雨打芭蕉》等有独特风格和地方色彩的著名乐曲,标志着广东音乐作为乐种的形成。

  3. 3

    饮食风俗:广州的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粤菜是我国的四大菜系之 一,其特点是善于在模仿中创新,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讲究“镬气”,注重形象,品种繁多,五味俱全,浓淡适宜。粤菜善于博采众长,根据 广州的气候、物 产条件进行改造,体现了岭南文化融通善变的韵味。粤菜中, 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肴,著名的“龙虎斗”、“菊花三蛇羹”、“上汤焖禾花雀”、“红烧果子狸”、“瓦钵炖禾虫”、“开煲狗肉”、“粗盐焗乳鸽”,成为公认的美味佳肴。鸡的菜款既多又可口,更显粤菜的制作功夫。广式饮菜,兴起于 19世纪末的广州,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众化茶楼兴起,渐而蔚成风习,扩展至珠江三角洲城镇及西、北江流域沿江城镇。茶楼的点心精美而又丰富,常见的如蛋挞、蛋盏、蛋散、干蒸、烧买以及各类粥品。改革开放以后,引进许多西点,使食品更为新潮、精美。

  4. 4

    美术工艺:广东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写意花鸟,东莞张穆著称画马,新会高俨擅长山水,顺德黎简诗书画皆绝,顺德苏六朋、苏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虫,重视取法自然,创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为番禺人。他们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独树一帜,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现代,继承和发展这一画派艺术的,有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昴、杨善深等。广府民系的工艺美术,品类繁多,有的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如肇庆端砚;广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红木家具、积金彩瓷、朱义盛首饰和广绣等;佛山陶瓷、木版年画、剪纸、金银铜锡箔、染色纸、狮头、彩扎灯色;新会葵扇;东莞和南海烟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筑装饰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砖雕等,其中以端砚、粤绣、雕刻、陶瓷最具特色。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是南狮的发源地 。

  5. 5

    文化节:2011年1月18日首个广府文化节开幕。广绣、骨雕、雕塑、盆景、摄影五大文化传承人五仙观献艺。91岁象棋大师陈松顺亲临现场设局对弈,一代剪纸名家叶润生亲手表演镂空剪影,“南萧王”郭大强当场展示堪比仪器精准的手工校音,还有50年说书生涯的颜志图讲述广府民俗故事……为期6天的“广府文化节”在广州五仙观盛大开幕。

    启动仪式上还将有华美汉服秀、五仙赐福、醒狮等精彩表演。五仙观现址坡山是珠江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

    一——“坡山古渡”,至今仍然留下唐代广州海岸大浪冲刷过的痕迹。主办方别出心裁地设计了“鲜花、稻穗献五仙”节目,游客只要花两三元就可以买下鲜花、稻穗献给传说中的“五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