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本该在六年前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你们的感想是什么?


毋庸置疑,《无问西东》是一部好片,超出人们的期待,但这种好是1+1+1=3的好,而不是1+1+1>3的好。我的意思是,它还可以更好。

首先它有一个好剧本,这是导演兼编剧李芳芳的功劳,这位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女导演,是有学院派的功底的。她的编剧风格也偏向于传统电影,那就是讲究深度和广度,而不是剑走偏锋,注重新意。

片中的四个故事,四个时代,各自独立,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主人公都不是大人物,都是生活中普通的一员,但是他们在青春期时要做的选择,却精准地映照出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气质和社会氛围。

小人物身上有大格局,李芳芳这一点做得很好。

吴岭澜的时代是大师辈出的时代,他要做的是自由与自我之间的选择,是遵从内心还是跟大流?泰戈尔的访华最终给了他答案。

影片把泰戈尔访华作为一个重要场景,因为能够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师,情节上就好看了。

沈光耀所处的是家国破碎的时代,他要在家和国之间做出选择。他的母亲明显还留在过去的思维,让他要过快乐的一生。但是看着山河飘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国。

决定他选择的是那一群云南孤儿,由此顺理成章地接到下一个时代。

陈鹏是受益者,是沈光耀的牺牲为他带来的命运改变,而他要做的是事业和爱情之间的选择,是奉献和自我之间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奉献,牺牲了爱情,但是又收获了永恒的爱。

张果果所处的当下时代,是几代人牺牲、摸索、试错换来的,他要做的是成功和失败之间选择。职场上尔虞我诈,生活中善恶交织,最终他在先辈们的故事中净化了心灵,做出了能让自己坦然的正义选择。

四个故事之间来回穿插,结构复杂,但是过渡得很巧妙,多而不乱,没有让观众看糊涂。除了剧本本身的打磨之外,另外一个关键就是请了明星演员,很有辨识度。

尽管这里面有章子怡这样的演技大神,也有黄晓明这样的争议人物,还有跨界的王力宏和陈楚生,但是他们放在一起,竟然出奇得统一,基本上处于一个水平线,看起来很舒服,不突兀。

因为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纯净的眼神,这种眼神是坚定的,是执著的,也是高贵的,是超越庸常生活的。尤其是章子怡,十年之后

竟然再现了刚出道时《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影子,仿若没有变化。

表现让人惊艳的还有陈楚生,他身上有一股沉静的姿态,迷惘忧郁,符合民国时代的气质。

王力宏身上本就有贵族气,所以他演一个来自大家族的学生也很自然,他的沉着和善良,和西南联大头上的清空一样湛蓝。

黄晓明是科班出身,表现还是稍显浮夸,有点类似中国合伙人中的表演,张扬有余,沉稳不足。但是他身上的喜剧色彩,又是电影严肃风格的很好补充。

其次,电影有着让人震撼的画面,浓烈,纯净,厚重,诗意,带给眼睛美到极致的享受。特别是西南联大段落,自然环境、美术布景、人物造型、道具选择、镜头运动,完美结合在一起,满足我心中对那个浪漫又残酷时代的想象。

在这方面,“二曹”立了大功。

一个是美术指导曹久平,多年和张艺谋合作,代表作有《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昆汀的《杀死比尔》也是他做的美术。

另一个是摄影师曹郁,大家都知道是姚晨的老公,但是他的名气可没有被姚晨压下去。代表作是《可可西里》《南京!南京!》《摆渡人》。

美术指导里还有一个人朴若木,代表作是李安的《色戒》。

这几位大神组合在一起,影片想不好看都难。

但影片的缺点是剪辑,很多地方的正反打镜头用得太多,画面来回切换,破坏了美好而完整的镜头,让眼睛很不适应。这样做,当然是为商业上的考虑,更符合大众习惯,但是这毕竟不是好莱坞的动作大片,而是史诗片,有些地方不能太快,必须静下来,慢下来,才能让人深入到场景中去品味。

作为李安的师妹,李芳芳要是多学学《断背山》那样的节奏就好了。有些地方,多点留白,多点空镜头,会更有感觉。那么,这部片就不只是大众文化意义上的好片了,而是电影艺术上的好片。

一个人的才华毕竟是有限了,李芳芳虽有天赋,但是她的格局还没有达到大师的层次,限制了她的梦想,也限制了影片的更好发挥。

1月12号,李芳芳导演的电影《无问西东》正式上映,小编迫不及待地贡献了一张票,顺便也掉了一地的眼泪。怎么说呢?本以为电影中会存在激情香艳的画面,全程看完,没有一处是毁三观的情节。

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本是天真的少女,因小小的虚荣撒了一个谎,却因这个谎让她处在万劫不复里;张震饰演的张果果,在职场中很不得志,但他在善良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地资助四胞胎;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富家少爷,自愿参加了最残酷的战争,经常在空中给饥饿的孩子们撒下吃的;黄晓明饰演的陈鹏一直喜欢王敏佳,王敏佳被诬陷后,依然对她不离不弃;还有结婚一辈子,像陌生人一样的王敏佳的老师和师母;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意气风发的少年,却迷失了方向;祖峰饰演的梅贻琦站在大师泰戈尔演讲的舞台下面,脸上的从容和淡定;米雪饰演的沈母,儿子去世时,痛苦流泪的样子等等。

整部影片残酷中散发着温情,几个年轻人在特殊的年代,用真实演绎了永不褪色的青春。影片中的爱情不狗血,全部都是以人性展开的。把爱与对人的尊重,抽丝剥茧一样,裸露在观众的面前。

截至目前,《无问西东》在猫眼评份8.5分,票房已达到6189.1万。但是,网上流传电影上映后遭到了某些公关团队的恶意打击,给了差评,使得电影直接从“正常口碑”使劲往下掉。不管真实与否,小编还是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很走心,也很接地气。

跨时代的电影似乎不好讲述,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你会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中,人的良知是一直存在的。整部电影中有煽情,有残酷,有迷茫,有斗志。

这部姗姗来迟的电影,真的没有令观众失望。作为百年名校的校庆纪念电影,当然也存在一些催泪的桥段。比如日军在上空丢炸弹,莘莘学子忘记生死地认真听着老师授课,教室内积水满地,头顶上雨水滴滴答答,老先生在讲台上讲,学生们似乎忘记漏雨的教室,专心听课,雨水中跑操等画面,都让你觉得慷慨激昂。

电影最感动小编的地方,如果没有沈光耀当年从飞机上丢食物就不会有后来清华大学的工程物理系的高材生陈鹏;如果没有师母刘淑芬的误会和李想的背叛,就不会有劫后余生认清现实和真心的王敏佳;如果没有李想当年的搭救,就不会有后来的职场精英陈果果。

所以,整部影片中,看似跨年代的,其实每一条主线都有联系。好人未必得到好报,但是好人一定会被记住,英雄也会被尊敬的。

看完《无问西东》,走出影院,内心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我想,大抵是因为影片里头对时代与个体命运的书写感动到了我,是因为对不同年代下描绘的人的境遇触动到了我,是因为,那一个个在学问上求真知、为国家做奉献的人让我心生敬畏!

如果单纯从电影制作层面去衡量它,会发现它有这样或那样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但我不愿意纠结这类细节,我更乐于看到有这么一部电影,它在刻画某些重要的时代、在呈现某些重要的人物、在抒发某些重要的情感。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与其说影片是献给清华大学,不如说是献给那些珍贵的时代和珍贵的人。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里对上世纪二十年代明国时期(以陈楚生为主角的清华大学求学那部分)和三十年代西南联大时期(以王力宏为主角的西南联大求学以及当兵服役那部分)的描绘。

看着站在泰戈尔旁边自信笃定又十分从容的王国维、梅贻琦、徐志摩的画面,看着梅贻琦对吴岭澜说的那番话,看着西南联大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看着沈光耀坚定有力的眼神,我就觉得特别感动,特别敬畏,甚至还有些许的羡慕,羡慕那种求真知、探索人生真谛的学术氛围。

这种感受可能会很私人,但我仍然很感谢这部电影的主创们:导演和编剧李芳芳,摄影指导曹郁,主演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等等。即便是打磨或者说“修补”了五年,被各种声音所质疑,我也仍然会觉得,你们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至少,片尾一个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的简介,就很有意义,令人敬畏。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蒋梦麟、冯友兰、钱穆、杨振宁、陈寅恪、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穆旦、闻一多、华罗庚、袁复礼、邓稼先、蒋南翔,这些名字(可能没有记全,欢迎补充),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去了解。值得我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

曹郁的摄影真好。除此之外,导得尴尬,编得尴尬,演得也挺尴尬。

王力宏作为非专业演员,表现尚可,其他不太足道。

这是一部宣教片,为了安利你对主的信仰的,不信你去看看,我绝对没瞎说,挺适合教徒们去追捧的。

但不适合真的想去了解历史,认真对待文化的人看。

生一对四胞胎不容易呀,据说需要被赞助二十万才生得起。可能这是北京上流社会做慈善的人需要安利这样的情节,才能对得起上帝。

1962年的批判会随便打死人,就草草葬了。然后随便大挺广众男女手拉手是可以的,好开放哦!然后又突然抓婊子好严酷的社会环境。反正挺错乱的。

还有1962年的“雪花膏”上还印着英文“face cream”,不知是解放前美军留下的,还是当时进口的呢?看起来都不可能。

黄晓明为了失恋报了北九所,去搞核工业。我国当初的那些英雄被解构主义地解构了!

王力宏的西南联大经历拍得比较正面,有点意思。飞虎队成了中国抗战的典型。衬托出后来的邪恶!这片给禁了六年算是有良心的。要我不许放出来的,就是反动的三观!拼命要给观众做对比的洗脑。

而后莫名其妙带进了传教。不是说传教士不好,不该拍。而是别拍得跟植入广告一样。记住,宗教宣传也得适可而止。圣歌唱得那么尴尬何必?请尊重多数观众的信仰,不要硬塞。

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退场了。

演员都是好演员,但全部演得用力过度,只能说是导演与编剧的问题。

导演野心太大,又想拍清华全部历史,又想拍出不同的史学观点,又想植入宗教,又要抨击现在的浮躁,每一个时代的故事全部都讲得很肤浅但硬要顶上深刻的逼格。忙得过来吗?

不带这么对待艺术的。若把自个儿的妄想整得太多还要教育别人叫做有文化的话,我宁可做一个没有文化的人。省得为伍以后,会被恶心到!

幸亏老一辈经历历史的人看不动这电影了。否则恐怕会叹息:我国这苦难的文化与历史怎能深刻得如此之浅薄地刻划!

《无问西东》才应该叫“芳华,它讲了四代人的芳华,从二十年代开始,四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一脉相承。

整部电影有一种信仰感,西南联大的教室,一下雨屋顶都漏雨,可是老教授带着学生们一起“静坐听雨”。

战争来临,老师和学生在逃命的途中,坐在防空洞前面,讲哲学,讲恐龙化石,讲泰戈尔的诗,这种浪漫和穿透荧幕的青春,能甩现在动不动就堕胎的青春片好几百条街。

而且《无问西东》很神奇的一点是,居然拍出了几个主演最好看的样子。

陈楚生和王力宏都是歌手,但这次在电影里反而最有知识分子的风骨,尤其王力宏,他的形象完全符合片中人物设定,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高级质感,非常帅气。

电影里王力宏这条线,故事最完整,包括他的母亲这个角色,最后王力宏为国牺牲之后,她虽然悲痛,但是端出那两碗银耳汤来的时候,仍然是体面又高贵的,和电影的气质一致。

黄晓明也让我挺意外的,这部电影是好几年前拍的,那会儿他还一部作品,就是后来让他拿下四座影帝的《中国合伙人》,陈可辛当时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黄晓明让人惊喜。所以那段时间,他的演技应该是出道这么多年的巅峰了吧。

陈鹏这个角色的层次很多,黄晓明居然都演出来了,看到最后他坐火车从基地回家,身体已经被辐射折磨的很差了,但是精气神一点没减,仍然和电影开场时候一模一样。

虽然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拍得混乱,人物关系莫名其妙,但是我非常喜欢《无问东西》,也完全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被压了好多年,章子怡那段故事能在大荧幕上完全呈现,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总之,这是一部能让人思考生命和青春的电影,值得一看!

珍贵如我亦如你,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珍贵如我亦如你,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我们每日在喧嚣里忙碌,

试图乞求内心的踏实与安宁。

慢慢我们忘记自己是谁,

忘记当年热泪盈眶的遐想。

珍贵如我亦如你,唤醒真我,

就不要停止思考,不要淡忘真实的自己。

生活最自由的是自主,

不背负愧疚,不被牢锁镣铐。

追逐心之所向,

远比活出他人期待的版本畅快得多。

珍贵如我亦如你,想要自主,

就别轻易言弃,不能两全则耕善田。

爱是胸腔最难出口的诗,

浓情涌动又令人羞涩敏感,

听随你心去逐爱,

别让错过成为一生的过错。

珍贵如我亦如你,面对你爱,

除了热血勇气,还有责任但当。

经历过峰值和低谷的错落,

才会懂得凤凰涅槃后重生的意义,

女人的坚毅不像珠宝般易碎,

它是花被踩在泥土里,却能依旧暗自流动的芬芳。

珍贵如我亦如你,身处炎凉,

永远要怀揣希望,与信念为伴。

利益的熏烤会让底线慢慢决堤,

给原本善良的本心增添犹豫,

当最初的微笑战胜悲凉的迟疑,

心中的源泉会涌动安然美好、失而复得的喜悦。

珍贵如我亦如你,不忘本性,

听随心动,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人生中什么才是你真正值得拥有的东西?一起来讨论吧!欢迎关注并订阅,等你。

欢迎订阅今日头条号-闪电慢时光,私信回复“时间秘诀”即可解锁更多成功人士的时间修炼技能!

多请

最近最火的几个片子,都是青春片。前有《芳华》,后有《无问西东》,讲的都是最璀璨的时光。《芳华》已经落槌定音,是一部好片,而《无问西东》的评价却是两级分化,现在豆瓣评分才7.4。

我向来比较晚,这次也是在网上吵得火热的时候,才去看了《无问西东》。看完之后我发了条朋友圈,大意是:类似《肖申克的救赎》这种片子,如果放在现在上映,我不会觉得他是好片。并不是说我们拍出了超越他的电影,而是我们身处当下,内心充满成见,拒绝感受美好。

《无问西东》也是被我们拒绝的其中之一。很多人都在攻击他的故事,却忘了电影本来的目的:感动。这部片子很清晰地表达着这份感动:历史是无名之辈创造的,是有温度的。

看着这些名字:吴岭澜、沈光耀、陈鹏、王敏佳、李想、张果果,跟演员本身的耀眼相比,这些名字普通到留不下痕迹。他们所处的时代,或者大师辈出,或者乱世出英豪,或者是向着人类的巅峰跨越,或者见证人性的恶,还有善,但最终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是历史本身,还有那些大师们,他们则像火花一样,飘散在空中。

片中说的最多的两个字:真实,用在他们这些无名之辈身上,再真实不过。在我们眼里虚无缥缈的历史,此刻在他们身上,真实地上演着。吴岭澜在泰戈尔及梁思成等人的年代,决定把思想传递下去;沈光耀在家国面前,毅然选择捐躯赴国难;陈鹏在诡谲变换的年代,选择了人性。在他们眼睛里,我们能感到历史是热的,燃烧着我们的心。那个滚烫的温度,就是真实。

影片的动人之处,不在于讲了四个青年的选择,而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把他们连接起来。仿佛历史的水波推动,一个时代感染着另一个时代,一个人托起了另一个人。沉痛的历史没有把沉痛留给后人,就是因为中间有这些无名之辈,用自己的温度温暖着他人。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说出这句话时,全场观众留下温暖的泪水,就像当年仅一岁的陈鹏,看到晃晃的飞机感受到的那样。我们像陈鹏一样,也像张果果一样,感谢着那些无名之辈,因为他们,我们才有勇气选择善良,才会用温暖来面对变幻的人生。

电影最后的彩蛋里,那个时代璀璨的人们一一露面,展示他们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的青春。保存并孕育了火种的西南联大,以往在我心里只是一个名词,如今在那一个个面孔之中,我找到了他们存在的痕迹。因为这些人,大师们的出现才让人激动莫名,历史才让人感动。

因为这份感动,《无问西东》绝对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好电影。他用独特的视角,讲了历史的青春模样。电影不拘泥于形式,历史也从来都没有名字。这里用最让我感动的台词结尾。

“无问西东,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带着娃看有点犹豫,毕竟不是熊出没,不是大圣归来,不是变形金刚,不是蜘蛛侠。

为什么看,因为比较喜欢毛不易的歌,无意中知道这个电影,因为西南联大,那个年代曾经路过我的故乡准备组建临时大学,却迫于外敌侵略继续前行到云南,因为曾经很喜欢陈楚生的看不见雪的城市这歌,因为想看黄教主是不是还是只会邪魅一笑,话说中国合伙人时还是有点演技的。

不管是为了什么,《无问西东》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好片,之前看别人影评,以为是清华校庆片的小众电影,以为写《17岁不哭》成名的女导演年纪小导不出啥好作品,以为黄教主只会邪魅一笑和听到国际章的不好传闻,但是让我最感动的居然是王力宏和米雪这对母子,感动于剧中每一个配角,惊讶于2010年张震做的选择。

能把家国,个人命运谱写的好到让人感动的,只有十多年前的一部千秋家国梦了。

看后十分庆幸,不仅仅是一部完整真实的中国近代史节选,还是一次对娃的爱国主义教育,里面有很多人与人的情感和……关于个人选择。

第一次看到电影结束时观众自发鼓掌,

第一次彩蛋结束大家才开始离场,

非常值得一看,记得带上纸巾。

故事有4个时间段,

1923,原谅我晚到影院8分钟,有印象的只有梅校长与学生谈的为什么要学习

1937的母子情和国之存亡的大义

1962的同学情和爱情与一穷二白国之建设

2010的同事关系、社会风气与飞速发展的国之繁华

为啥被禁了6年,因为太多的不能说,比如牛奶,比如扶不起,比如那个时代……导游太敢拍,却尽量真实到你能感受到。

它的真实来自于部分真人真事,来自于那个时代的确存在类似事情。

有美妈问我,是否适合孩子。除了战争和斗争有2处受伤,其它都好。《战狼2》这种破50亿的大片没敢带娃看,因为预告片就有点血腥暴力。

反正我哭了半场,娃哭得比我还多。

如果《战狼2》激起国民爱国主义精神澎湃,那么《无问西东》就是它的前传1,那波澜动荡,坚强挣扎的中华近代史,再看一下《国家宝藏》领略下磅礴辉煌的中国五千年古代史。

不管怎么样,看了才能真正评论,希望它的放映期够长。

电影中的故事不到百年,时代不断变化,我们永远面临选择……

最后放一段很喜欢的台词来结尾:

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为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你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的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芳华》和《无问西东》历尽艰辛能够上映,并且收获到了好票房真的是中国电影的幸事,从另一面也代表着中国影视市场越来越开放。《芳华》推迟了小半年,而柳云龙的《风筝》和《无问西东》基本上都是在2013年左右完成的,都被雪藏了五六年,差不多这三部电影都是涉及到了一些相同的敏感题材。但是如今就算是有删减,还是被放了出来,也说明是一种进步吧。我们从3个方面来说说他的进步。

1、审查尺度在某些领域变宽了。

从《战狼2》的开篇我们就感受到了一股不一样的味道,军人一脚踢死恶霸,可以说踢的荡气回肠,让观众看了非常过瘾,体现的是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呼声。《芳华》里刘峰的战友郝淑雯含着眼泪的一句国骂,骂的是痛快淋漓,体现的是人们群众对于退伍军人该有的尊敬。而《无问西东》则是英雄不问出处,文化的一脉相承跨越了很多隔阂。这半年上映的影视剧确实跟往年有点不一样,就是某些题材的“天花板”明显在一点一点的升高。

中国电影的春天远远没有到来,随着“天花板”的不断升高,某些类型片一定会迎来爆发的空间。

2、观众的审美在进步,观众群在变大。

《芳华》、《无问西东》等这种偏怀旧文艺电影的题材也能够获得14亿票房,说明了一方面是中国电影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烂片当道”的野蛮生长期之后观众的审美开始在提高。另外这种类型的电影也把很少进电影院的中老年观众和高素质观众拉进了电影院。譬如《芳华》,我身边有个上大学朋友告诉我,他们两个校长开会的时候居然大谈《芳华》,说这是他们这么多年第一次走进电影院,而且看的是热泪盈眶。同样《无问西东》在经历了第一波“小镇青年”的差评之后,随着更大一拨有欣赏水平的观众走进电影院立刻有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逆袭,并且还会持续发酵,至少在一线城市《无问西东》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开始进入到了良心发展的轨道。

3、文艺电影的春天来了

《芳华》和《无问西东》的票房大卖也预示着文艺电影的市场越来越好了,投资人也开始大胆的投入。相信2018年这种有情怀的文艺电影会越来越多。

清华都拍了《无问西东》,那北大是不是也得来一个《未名南北》啊?

那些一口一声“国际脏”的喷子或者流氓们,如果你们有儿女,积点德,否则,人家章子怡只是和老外恋爱,而你们自己的儿女就得兑现你这句脏话了,总得有人为你们的恶行买单,那就肥水不流外人田,自我承受自我消化吧!

-

下面是更多关于看完本该在六年前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你们的感想是什么?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