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与遗嘱有何不同?遗嘱和遗赠有何区别?家是人生的港湾,家庭和睦则万事兴旺。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个人财产赠予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并在其死后生效的民事行为。遗嘱与遗赠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点:
1、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且必须是自然人!
2、受遗赠人只能获得财产利益,原则上不承担清偿遗赠人生前债务的义务!而遗嘱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同时,负有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义务。
1、遗赠何时生效?遗赠:遗赠人在生前做出的将财产赠予他人的意思表示,虽然是在生前作出的,但只有在遗赠人死亡后,该遗赠才会发生法律效力,即:在遗赠人死亡前,财产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因此,如何确定受遗赠人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受遗赠人需要在知道受遗赠后60日内做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
在司法实践中,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即使在被继承人活着时做出了遗赠公证,受遗赠人也不能在其生存时就表示接受遗赠!只能等到被继承人死亡后,再表达自己愿意接受遗赠的意愿。因此,60日的最早起算点应从被继承人死亡之日开始计算,即如果受遗赠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前知道遗赠的事情,应在被继承人死亡之日起60日内做出表示。
做出表示:如果受遗赠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才知道遗赠的事情,则应在知道受遗赠后60日内做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
2、如何做出接受遗赠的表示?民法典第1,124条规定。
第2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60日内,做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逾期未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原继承法和民法典均未明确规定接受遗赠必须采用明示方式。在实践中,受遗赠人可以采用明示或默示方式做出接受遗赠的表示,以更好地保障受遗赠人的权利。常见的接受遗赠的方式包括向遗赠人的法定继承人发送接受遗赠声明书、持有遗嘱或遗赠协议、向公证处申请公证、向相关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或过户手续、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实践中,默示接受遗赠的方式包括实际占有或管理受遗赠物。
我们是上海通润律师事务所,专注于婚姻家事法律服务。感谢您的阅读!你应该选择法定继承还是遗嘱继承呢?这两者有何区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相较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往往更加稳妥。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只有在没有遗赠抚养协议和遗嘱或者两者都无效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定继承。相较于前两者,法定继承的效率较低,同时法定继承人也往往不受控制。根据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有时还涉及到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等问题。
这些问题相当复杂,有时会出现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意愿相悖的情况。因此,选择法定继承往往会导致家庭纠纷。而最好的选择是提前立好遗嘱。现在你明白了吗?
关注我,让你的财富流向你想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