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启第一段婚姻最佳?

对于一个大龄单身汪来说,假期回家就不得不面对爸妈灵魂三问——什么时候找对象,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记得十年前回答老妈的是“不急不急,先搞事业!”

五年前有了一丢丢的思考,会说看缘分,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两个家庭的事儿。

三年前更躺平了,觉得是不是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都是选择问题,得先想好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才能去一个个解决。

是不是结婚,得看你想过什么样的人,两个人的婚姻,身边看似有很多现成的模板,其实难度很大。

幸福的婚姻大差不差,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婚姻你得做对很多件事,不幸的婚姻只需要犯一个错。

而一个人过一辈子的选,看似身边很少见,其实反而更自由,也有更多可能,毕竟有钱有闲无羁绊。

想明白这个问题,并且确定自己是要去进入婚姻的,这时候才适合去思考第二第三个问题——和谁,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答案也已经更新了很多很多版本了,琳达·格拉顿在《百岁人生》里,对我们这代人做了一个预测,我们这代人大概率上会有3-4段婚姻,会和7-10个人恋爱。

这可是平均数,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人都会离婚,然后去寻找下一个人,顺势开启下一段人生。

那么和谁,什么时候这两个选择背后的考量完全不一样,它跳开了什么年纪必须结婚的束缚。

而且,客观上婚姻也不再是一辈子的从一而终,第一段婚姻只能说明是婚姻生活的开始。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跟着心走,可以先恋爱,先结婚,不必考虑一辈子,先考虑此时此刻你们的三观是否契合,你们的未来计划里是否会有重合的部分。

世事无常,人生太长,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什么都可能发生。

如果我们决定了要结婚,那么什么时候?选谁?可以尽量放下一些完美主义执念。

特别是我们这代人,对于恋爱是什么样,婚姻是什么样的理解,有太多的渠道,也产生了太多的偏见。

以前婚姻就是约定俗成,婚姻的方式有礼仪和宗族约束着,选择唯一那么自然不用担心选择的问题。

现代不一样,有人拿玛丽苏剧情来对标现实世界,有人用大学的恋爱来对标婚姻,还有人用爸妈的婚姻来复制未来,这些都在给我们提供虚幻的可能性。

玛丽苏的剧情里都是小概率,都是不可能,如果你也如此期待,那只能把自己写进童话里了。

大学也一样,年少时遇见太过惊艳的人不是一件好事,你会以为你会一直是“配得上”惊艳的人,当然不是,不同时期的标准不一样,初中的鬼火少年,高中的学霸,大学的浪子进入社会以后,可不再是“优质”青年。

至于父母的婚姻问题,其实最近一直在思考——如果父母婚姻美满,你会不会觉得你的婚姻也会一样的美满呢?如果父母的婚姻不是特别的美满,那么当他们要求你进入婚姻时,你会这么想?

这其实没什么意义,父母的亲密关系相处之道的确有“传承”,不管是好的传承,还是坏的传承。

但是他们的期望并没有错,大部分时候初心都是“为你好”,虽然这个为你好,并不一地你会真的好!

婚姻也一样,听多数人的意见,最后还是得自己做决定。

父母的相处之道,不一定适合当代年轻人的生存环境,那个时代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个时代能活百岁,人均四段婚姻。

面对的诱惑也好,时代的压力也好,个性的选择也好,两个时代都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你和你父母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同日而语,即使你得了父母婚姻幸福的真传,也未必真能处理得了新时代婚姻的挑战。

所以,父母的期盼也只能是期盼。

如果你感受到了压力,并且不得不就范,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的独立,是那种足够强大的独立。

说实话,很多电视剧里总裁再有钱,还是得面对爸妈的催婚,甚至逼迫催婚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的总裁不是自己奋斗的,而是家族继承的,拿了家族的东西,就得听家族的话。

我们也一样,自由和束缚背后都有代价。

那些真正足够强大,足够独立到让父母以你为豪的人,父母根本不会真的逼迫催婚,最多唠叨几句。

归根结底,是你让他们他们相信了一件事——你即使不结婚,也能过的很好!

那么自然也不会催你了,至于你说的什么为了面子这回事,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你的“成功”就足够把爸妈的脸面赚回来了!还需要什么早点结婚?